SUBSCRIBE

碳水化合物tanshuihuahewu

C106 麦芽糖醇

时间:2020-12-16 20:19 阅读:485 来源:朴诺健康研究院

C106  麦芽糖醇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麦芽糖醇(maltitol)的化学名为4-O-α-D-葡萄糖基-D-葡萄糖醇,分子式为C12H24O11,分子量为344.37,CAS号为585-88-6。

麦芽糖醇的化学结构

麦芽糖醇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山梨糖醇结合而成的二糖醇,有液体和结晶2种产品。纯净的固体麦芽糖醇为无色透明的晶体,熔点135~140℃,固体麦芽糖醇的甜度为蔗糖的0.8~0.9倍,液体麦芽糖醇的甜度约为蔗糖的0.6倍,食用时几乎没有凉爽的口感特性。麦芽糖醇易溶于0.1mol/L NaOH和0.1mol/LHCl,难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三氯甲烷、醋酸乙醚。液体麦芽糖醇有很好的保湿性,高纯度的麦芽糖醇结晶完全不吸湿。

麦芽糖醇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其耐热性和耐酸性均比蔗糖、山梨糖醇和木糖醇好。由于麦芽糖醇结构中无游离羰基,所以在食品加工时不发生美拉德反应。

 

二、主要来源与生产制备方法

主要来源  人工合成。

生产制备方法  麦芽糖醇是由麦芽糖经氢化还原制成的二糖醇。工业上其生产工艺可分为两大步骤,第1步是将淀粉水解制成高麦芽糖浆,第2步是将制得的高麦芽糖浆加氢还原制成麦芽糖醇。作为麦芽糖醇的原料,麦芽糖的含量要达到60%以上,否则氢化后总醇中麦芽糖醇很难达到50%以上。

 

三、分析方法

GB GB/T 22222-2008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的测定。

AOAC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其他  Food Chemical Codex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AC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四、生理功能及作用

降低龋齿发生率  高纯度的麦芽糖醇具有较好的非致龋齿特性,也具有潜在的抗龋特性。体外试验表明,麦芽糖醇不被口腔内的链球菌转化为酸,同时它还可以抑制口腔内链球菌产生葡聚糖的作用。

不引起血糖大幅波动  人体对麦芽糖醇的吸收率较低,一般认为其能量值仅8.36kJ/g,因此当摄入麦芽糖醇时,血糖不会迅速升高,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麦芽糖醇和脂肪同食比蔗糖或其他甜味剂和脂肪同食造成较少的脂肪储存。

促进钙的吸收  用麦芽糖醇喂养的大白鼠,其粪便中排出的钙明显减少,这表明,麦芽糖醇可提高钙的吸收率和保留率。麦芽糖醇能够促进大鼠回肠对钙质的吸收,在被检验的糖类当中,麦芽糖醇作为二元糖醇,最能促进钙质的吸收。后来的试验也证明让切除卵巢的大鼠进食含麦芽糖醇的食物,一段时问后,大鼠股骨的钙含量大为增加。

 

五、安全性研究

人群资料  过量口服(每日超过50g)会引起胃气胀和腹泻[17]。

代谢情况  在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中,发现麦芽糖醇不大容易被组织酶水解。摄入体内的麦芽糖醇中,约10%在小肠分解吸收后作为能源利用,余下的90%在大肠内的细菌作用下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其余一部分在大肠吸收,作为机体能源。

急性毒性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遗传毒性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亚慢性毒性  

(1)大鼠:试验采用液体麦芽糖醇(Lycasin65/63),Charles River albino大鼠30只(雌雄各15只),试验时间为90d,方式为口服。每天进食剂量相当于雄鼠2.2g/kg、6.2g/kg和15g/kg,雌鼠2.6g/kg、7.8g/kg和18g/kg。试验表明,服用麦芽糖各组无大鼠死亡,对其体重、饮食量、血液或临床化学值、尿参数、器官质量及组织病理没有任何影响[6]。

OFA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试验进行13周,每天让它们进食含麦芽糖醇的食物,剂量分别为雄鼠0、1.0g/kg、2.0g/kg或4.0g/kg,雌鼠0、1.4g/kg、2.8g/kg或5.2g/kg。结果发现,服用麦芽糖醇不会对大鼠健康状况、体重、进食量和饮水量造成影响,同样也不会使眼睛发生异常,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现大鼠死亡[6]。

(2)犬:本试验采用的是6.0~6.5月大的纯种雄性(体重6.7~11.5kg)和雌性(体重5.3~9.2 kg)Beagle犬,分成4组,试验时间为90d。让它们每天进食含麦芽糖醇(Lycasin65/43)的食物,剂量分别为:0、5g/kg、14g/kg和43g/kg。试验结束时,检查包括下列组织和器官:肝、肺、肾、心脏、大脑、垂体、脾、睾丸/卵巢、肾上腺和甲状腺等30种组织或器官进行组织病理检查。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进食低或中剂量Lycasin的犬的体重有所下降,但这些影响没有剂量依赖性。测定的所有血液化学参数均相似,也没有发现器官发生变化或损伤。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麦芽糖醇不会使Beagle犬中毒[6]。

慢性毒性与致癌性  

慢性毒性试验:试验采用Crl:CD(SD)BR大鼠(每组雄雌各20只),让不同组的大鼠每天进食剂量分别为0、0.5g/kg、1.5g/kg或4.5g/kg含麦芽糖醇的食物,连续52周。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或高剂量的组中,没有大鼠死亡,而对照组中死了3只,低剂量组中死了4只,但是大部分是意外事件,死亡均与进食麦芽糖醇无关。另外发现麦芽糖醇对全身和组织病理也没有影响[7]。

致癌性试验:试验采用Crl:CD(SD)BR大鼠(每组雌雄各50只),让不同组的大鼠每天进食剂量分别为0、0.5g/kg、1.5g/kg或4.5g/kg含麦芽糖醇的食物,连续106周。试验结果表明,与慢性毒性试验相同,大鼠的死亡率不受麦芽糖醇的影响,也没有由于麦芽糖醇而导致的临床病历记录。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的大鼠出现良性或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概率大。患乳腺癌的概率随麦芽糖醇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作者认为只是表现在2组剂量较高的大鼠上,另外,没有发现乳腺癌和乳腺纤维瘤有增加的趋势[7]。

生殖与发育毒性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其他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六、常见使用方法与调查/推荐摄入量

1、常见使用方法

(1)食品  麦芽糖醇是一种低能量的甜味剂,并可用作膨松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增稠剂。它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专用食品、防龋齿食品及低能量减肥食品。麦芽糖醇的甜度接近于蔗糖[1]。

(2)保健食品  是保健食品常用原料。

(3)其他  它也可成为蔗糖糖浆的替代品。

2、调查/推荐摄入量

(1)调查摄入量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2)推荐摄入量  世界食品和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JECFA认可其安全性,对麦芽糖醇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不进行规定[10]。但是由于其过量摄入会引起腹泻,所以建议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100g。

 

七、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评价、批准、认可情况

中国  批准为食品添加剂,可用作甜味剂、膨松剂、乳化剂、水分保持剂、稳定剂、增稠剂和凝固剂。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中规定了其具体使用范围和使用量[8]。

美国  未查见相关资料。

欧盟  麦芽糖醇可以作为甜味剂,(94/35/EC)按照GMP适量添加于:低能量或不添加糖的甜品及相似的产品、低能量或不添加糖的水果制品、低能量或不添加糖的糖果、酱类、低能量或不添加糖的焙烤产品、有特殊营养用途的产品以及某些以固体形式使用的食物补充剂中[12]。麦芽糖醇还可在食品中用作载体及载体溶液[13]。欧盟认为其能量值为10kJ/g[14]。

澳/新  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规定,麦芽糖醇可以按照优良的生产规范(GMP)用于该法典列出的50余种食品种类中[15]。麦芽糖醇的能量值为13kJ/g[16]。

CAC (standard 1.3.1)麦芽糖醇是CAC认可的食品添加剂。

 

八、注意事项和禁忌

不适宜人群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禁忌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与药物相互作用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其他  未查见相关文献资料。

 

九、小结

麦芽糖醇主要采用麦芽糖氢化还原法制备。麦芽糖醇能量值低,不会引起龋齿,有利于肠道健康。CAC、欧盟、澳/新、中国均批准其为食品添加剂。

 

参考文献

[1] 郑建仙.功能性糖醇.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Food Chemical Codex, 5th edition. 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USA. 2003: 270-272.

[3] JECFA specifications-FAO Food and Nutrition Paper 52/4, 1996, 4:52.

[4] JECFA specifications-FAO Food and Nutrition Paper 52/5, 1997, 5:52.

[5] Foodstuffs-Determination of Isomalt., Lactitol, Maltitol, Mannitol, Sorbitol and Xylitol in Foodstuffs. EN 15086:2006. European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2006.

[6] WHO Food Additives Series No. 4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 1998.

[7] WHO Food Additives Series No. 3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 199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0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50.

[9] Summary of Evaluations Performed JECFA, Maltitol Syrup, 2001.

[10] Codex General Standard for Food Additives. codex stan 192-1995, Rev. 7-2006.

[11]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council directive 94/35/EC of 30 June 1994 on sweeteners for use in foodstuffs (No 237, 10. 9. 1994, p. 3)

[12]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council directive No 95/2/EC of 20 February 1995 on food additives other than colours and sweeteners (OJ No L 61, 18.3. 1995, p. 1).

[13] Council Directive on nutrition labelling for foodstuffs Official Journal, 1990: 40-44.

[14] Australia New Zealand Food Standards Code 2007, Standard 1.3.1. Food Additives.

[15] Australia New Zealand Food Standards Code, Standard 1.2.8. Nutrition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2007.

[16] Smith J, Hong-Shum L. Food Additive Data Book. Blackwell Science, 2003